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 > 明朝那些事儿第4部_第十六章 皇帝很脆弱

明朝那些事儿第4部_第十六章 皇帝很脆弱(第2 / 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的这份文件写得很复杂,但意思很简单:

皇帝陛下,我们认为您现在不能再管您的父亲(兴献王)称为父亲了,根据古代的规定,您应该称呼他为叔叔(皇叔考),您的母亲也不能叫母亲了,应该叫叔母(皇叔母)。从今以后,您的父亲就是孝宗皇帝,管他叫爹就行。

话虽如此,他也没有放松警惕,必须让这小子接受点儿教训,才能使他彻底明白,这个地方到底由谁来管事。

很快,他就拟订了一个计划。

朱厚熜进了皇宫,却并没有丝毫的不适应,他看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十分踏实地坐上了堂兄的座位。

这里应该是属于我的,我本就是这里的主人。

从这一天起,明代历史上最为聪明、心眼儿最多的嘉靖皇帝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前面等待着他的,将是无数的考验和折磨。

可大臣们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就听到了一句让他们震惊的话:

“东安门我不去了,我要回安陆。”

下面是集体沉默时间,在朱厚熜挑衅的眼光下,大臣们被制伏了,他们看着眼前这个略显稚嫩的少年,陷入了空前的恐慌。

参考消息

风雨大明门

在他登基后的第六天,第一次攻击开始了。

这一天,礼部尚书毛澄突然上书,奏疏中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列举了很多人的事迹,念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这种东西都会让皇帝听得打瞌睡,但这一次例外发生了。

朱厚熜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在认真地听,而且越听脸色越难看,到后来竟然站了起来,脖子上青筋直冒,怒目盯着毛澄,恨不得撕了他。

为什么呢?这倒真不能怪朱厚熜先生没有风度,换了是你,听到了毛澄说的那些话,估计你早就操起板砖上去拍毛先生了。

事情全出在毛澄的奏折上。

大明门为“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曾短暂地改称为大顺门。等到清朝,又将其改名为了大清门。民国成立后,政府决定将大清门改为中华门。由于做牌匾的石料不好找,当时的人图省事儿,就想直接用原来的牌匾在反面刻字。谁知把“大清门”的牌匾摘下来后,才发现背后赫然刻有“大明门”三个字,原来这个懒办法早在两百多年前就被人用过了。不得已,政府只好又赶制了一块牌匾。1954年,为了扩建天安门广场,中华门被拆除。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又在原址上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不要紧,不要紧,既然不让我进大明门,我连皇帝都不做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古语有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是眼前的这位仁兄既不是玉,也不是瓦,而是一块砖头。拦路的官员们商量片刻,换了一副恭谨的态度,老老实实地把朱厚熜迎了进去。

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这就是少年朱厚熜学到的第一课。

皇帝从大明门进宫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杨廷和那里,但他并没有在意,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小孩子耍耍性子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