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家祖左宗棠 > 第113章:海参崴会战(三)

第113章:海参崴会战(三)(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是1种采用龙门吊结构的电动吊艇臂,在最近几年下水的远洋邮轮上常见,原本是为了在海难发生时可以迅速释放救生艇,不过这1出色的装置很快就被军方注意到了,江南造船厂便在1901年向法国哈沃厂订购了1些,并购买了相关专利。

这种新式吊装技术可以通过电机操纵吊臂摇摆,从而将短艇快速吊放下水,其效率是原有吊臂的5倍以上,在1定范围内,小艇数量越多,效率越高。

仅半个小时,上百艘小艇就被吊放至海面,战士们则顺着运兵船侧舷的攀爬网踏上登6艇,开始进行最后的准备检查。

这趟登6行动意义非凡,可以说,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第1次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两栖登6作战,海6军之间的配合也可圈可点,总体上配合的还算不错。

其实,海6之争这个问题在每个国家都存在,只不过有的国家国力强盛,资源足够,双方不必撕破脸也能拿到足够的资源,而有的国家则呈现海军或6军1边倒的强大,1支军队只能作为另1支军队的附属,自然也就没了撕破脸的资格。

就以干城号上搭载的markⅨ型40倍径12英寸舰炮为例,其身管寿命仅220发,而且贵的要死。

再者,战列舰主炮射速相对较慢,虽然威力大,但实际效果却远不如射速快的中小口径火炮。

所以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主炮在对地支援上的杀伤性价比其实相当低,主要是振奋人心,打压地方士气,因此并不需要密集射击,只要保证每分钟都能有那么两3门大炮的炮击声传来就行。

真正对地支援的还是中小口径的速射炮,投送量大,炮管寿命长,炮弹也相对便宜,使用栗色火药就更加便宜了,火力也不会浪费。

随着黄建勋的命令下达,舰队开始变换阵型,各舰纷纷响起开火准备警报,炮组人员开始忙碌起来。

最怕国力不丰,还同时想打造超规格的大6军和大海军,同时还存在思想走极端的情况,那就完蛋了。

7月25日,上午7时30分,定远、镇远、横海3舰作为第1轮,率先开火,经过改装之后的定镇2舰将两座双联装20倍径305mm克虏伯舰炮更换为两座单装30倍径305mm1898年式江南厂制舰炮,同时加装了两门的150mm速射炮。

6门12英寸舰炮6续向勒富岛开火,炮击声响彻云霄,4百公斤重的炮弹在巨大的推力下冲出炮膛,重重的落在数公里开外的勒富岛上,炮弹落点伴随着火光腾起大团黑色烟雾。

勒富岛上的俄军手中仅有少量的野战炮,面对着海军重炮的轰炸根本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负责阻击的滩头部队只能祈祷圣母玛丽亚保佑,炮弹不要落到自己身旁。

在海军炮击的同时,几艘扫雷艇冒险挺进到海岸线附近进行排雷作业,并配合6战1团抢滩连队进行水底障碍物的爆破,海面上不时腾起1道道水柱。

上午7点50分,各运兵船开始释放小艇,这1不起眼的动作也是国防军的新装备——新式吊艇臂,即龙门式吊艇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