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家祖左宗棠 > 第95章:海兰泡

第95章:海兰泡(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在持续了1个多小时的炮击中,近千人因炮击、溺水和踩踏身亡,数百人失踪。

对于逃亡的华人,俄军派出起兵冲击渡江人群,扣押渡船,射杀试图凫水渡江的民众

在渡船被俄军扣留之后,边防军派出兵轮黑甲2、黑乙1、2号前往俄边交涉,强行运回边民1千余人,另有数百余人趁夜色凫水渡江,死伤不明,上岸者仅4百余人。

在沙俄开始搜捕华人之后,又有1千余人逃出城外,其中6百多人跑的较远的被边防军解救,剩余人被俄军追回。

前往交涉的两名边防军军官和2十余名士兵均被沙俄囚禁,当地中国居民代表也被沙俄哄骗。

第2天,沙俄再度进行了1次大屠杀,将1千余老弱病残,甚至包括4十多名1岁不到的婴儿,拉到城头,借此威胁边防军撤军。

1900年7月15日,前往支援“准备进攻哈尔滨”的俄军的两艘俄军兵轮“米哈依尔号”与“色楞格号”驶抵瑷珲江面。

驻守瑷珲的边防军将士立即做出反应,派出军队乘船阻拦,警告沙俄勿要越界。

面对边防军的劝阻,“色楞格号”毫不领情,当即开炮射击,造成1艘舢板侧翻,1人中弹身亡,两人受伤。

面对俄军的攻击,边防军立即使用城头的两门75mm速射舰炮还击,击伤“色楞格号”,重创“米哈依尔号”,击毙击伤俄官兵十2人。

“米哈伊尔号”返回途中因损管不力,选择在江边搁浅。

由于在海兰泡的兵力不占优势,边防军也属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俄军假意同意中方的要求,开始安排人员与边防军交接。

1900年7月17日,俄军给数十名哥萨克套上军装,不携带武器,要求中方也不携带武器,双方在江边交换人质。

当4千余名当地百姓抵达江边,开始登船后,俄军炮兵突然开炮,向包括哥萨克在内的所有人覆盖火力。

由于谈判中双方同意不使用军舰运载平民,因此前来渡江的船只均为木船,很快就被俄军的炮火击沉。

对此,沙俄阿穆尔省军管省长格里布斯基立即率骑、步、炮兵赶到瑷珲对岸的俄军哨所,炮击瑷珲城。

由于东北的信息较为闭塞,驻守当地的边防军和黑河屯驻军以为俄军发起全面进攻,开始回击海兰泡,“黑龙江事件”正式爆发。

面对边防军的进攻,海兰泡城中的沙俄军队1面反击,1面对城内的华人大4搜捕,仅第1天就杀害了近6百人。

闻此消息,驻瑷珲边防军司令,第十1师师长龚文尧1面派出人员前往交涉,1面调集军队,做好猛攻海兰泡的准备。

海兰泡中居住了1.5万的中国人,其当地治权归属中国,主权归属俄国,在这1个月中,已有数千人逃离海兰泡,渡江前往瑷珲等地寻求庇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