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极品农业大亨 > 第559章 蘑菇产业

第559章 蘑菇产业(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金华,究竟是你在当家还是我在当这个家,你问也不问我一声就把这个蘑菇白送给人吃,村里那么多人,你能顾此失彼,过去几十年不全是一家人么,你家家都送,你有这么大的家当送么?”

“婶子,我就开个玩笑,既然你们的蘑菇已经全被人家订购了,那就算了,你和金华叔千万不要为了这点事伤了和气啊。”彭华强悻悻地从金华叔家出来,又去自己的苗圃场转了转,彭华强的苗木场又三个地方仙鹤梁,蛤蟆坡,求雨岭,这仙鹤梁名字来源于就是这里以前有一颗大树,树上有很多鹭鸶,这些鹭鸶长得跟仙鹤差不多,但大树早已不在,鹭鸶也难寻踪影,这求雨岭就是遇到天旱,村民在此烧香拜佛求龙王下雨的地方因此得名,仙鹤梁地势最高,这蛤蟆坡就在油炸塘旁边,就是水塘里的蛤蟆经常跳上岸来在此歌唱抱对的地方,所以农村人给这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取名字都很朴实形象。彭华强打算就在这油炸塘边的蛤蟆坡修建一处甲鱼的室内孵化池,再建两个温室大棚,一些珍贵的苗木的繁殖嫁接只能收藏与这温室大棚里,不可轻易置于室外。彭家湾村一个村子就这只有这么点大地方,各个产业都要涉及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不管是种桃,养鸡喂猪,种蘑菇,还是养这个甲鱼,都没法形成很大的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那么彭家湾村要什么来做为支柱产业呢?其实很简单,概括为六个字:旅游,投资,技术,坚持这六字方针,一个村子可以发挥的空间会变得无限广阔。一个村子将有足够的能量去影响全世界。

彭华强做这些苗木嫁接研究,新品种葡萄果树的实验性栽培,还有承包这二十多亩的闲置水塘用来养甲鱼,目的无外乎两个,第一把彭家湾闲置的土地,不太美观的地方把它充分利用起来,扮靓起来,这是为发展乡村旅游做准备的,第二,通过这些小规模试验性的种养殖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最佳的种养殖方法,找到一批好品种,然后再在全国寻找最合适大规模发展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也就是把彭家湾村当成了一个实验室。储备足够强大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然后通过投资杠杆不断去撬动挖掘一桶又一桶金子。

对于种蘑菇彭华强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清晰的思路,跟金华叔说他要种金针菇和杏鲍菇,双孢菇这三个品种,目的完全不在鲜食的市场,而是蘑菇的深加工,加工成小袋装开袋即食休闲小食品,这比简单卖鲜蘑菇不知要增加多少附加值?自己家里的豆制品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不管是郑姨妈还是辣妹子这两个品牌都有了一定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再增加一些即食蘑菇产品,即食笋子产品,既可以丰富消费者的选择,又能把工厂生产线的效能,工人的生产效率提升上来。这样子效益会显著增长,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强大的消费能力,就凭借农民这种自发式,散兵游勇式的一窝蜂而上,等这蘑菇种出来多了,这深加工配套不到位,还有这销路问题没解决好,就等着菜贩子上门来收购,这大量跟着种蘑菇的农民期待中赚大钱的美好愿望肯定又会落空。想到这些,彭华强才感觉到有些着急,但他讲这么些高大上的道理出来又有几个人能听懂,又会有几个人愿意听。不但不会听,还会反过来挖苦你一番:“华仔,你的心思怎么这么坏,就许你华仔寻出路发财,你做什么都可以,我们做什么都不行?你华仔又不是神仙,好像这天下没有你不懂的,但我们是再也不会听你的了,赚不赚到钱也是我自己的事,不用你操这份闲心。”

所以彭华强还能说什么呢?彭华强突然发现那么多人对自己怀着敌意,彭华强实在有点想不明白自己究竟哪里做错了。话多无益,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出来吧。没有对比反差,不拿出一点货真价实的成果出来,人们是不可能凭几句话就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彭华强决定闭住嘴巴,埋头苦干,一切用实际成果来说话。彭华强本来是可以全不在乎跟袁彩凤这一家人的所谓缘分的,婚姻之事是终身大事,彭华强是不会就这么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随便找个陌生的女孩子来家就会跟她过一辈子的。到了那个时候我要怎么做,决定权主动权完全在我自己手上,谁都不能强迫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

彭华强怎么能不明白王红梅的想法,笑着说:“红梅婶,可惜我想养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金华叔会不会养这些蘑菇品种?”

“什么杏鲍菇,双孢菇我听都没有听说过,华仔不要以为你上了农学院,肚子里有了点墨水,就拿这些深奥的东西来糊弄我。我早知道你华仔不是真心实意地来讨教技术的,你是故意上门刁难我的。”金华叔有些不悦道。

“金华叔,我是诚心诚意地替你感到高兴,也是诚心诚意地前来和你探讨咱们村这蘑菇产业如何做大做强这个大课题的。”

“黄鼠狼给鸡拜年,你华仔能安好心,你华仔的野心,承包完了村里的荒地,又承包鱼塘,你华仔巴不得把整个彭家湾村全变成你们家的。”

“红梅婶,这鱼塘是金声叔承包的,跟我可没什么关系呢。”

但是看到袁彩凤家的贫苦的状况,彭华强完全置之度外无动于衷又有点于心不忍,在村里试验这个养蘑菇容易激发矛盾,帮人也是成就自己,虽然要帮袁彩凤家把房子从新翻修一下,至少要修两层楼,腾一层楼的场地用来养蘑菇,所有投资到位,五六万块钱是少不了的,但这个蘑菇产业今后可是亿万级别,虽然彭华强的资金有些吃紧,毕竟投资的项目多,还有员工要发工资,但这个蘑菇是搞定了。而且彭华强的个性就是想到就干,言出必行。

言出必行,可这个想法总得先说出来么,彭华强回到家里见到他妈就说:“妈,咱们家还有点积蓄不,借我五万块,没有五万块,借个三万四万也行。一年后连本带息还给你。”

“你华仔脑袋里的弯弯和鬼名堂多着呢,金声胆子那么小,没你在背后给他撑腰,你不占股份,鬼才信呢。”

彭华强深知这农村人的保守与防备心理是很严重的,谁家有了一点好东西生怕别人偷了去或学了去。所以彭华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没办法与金华红梅两口子好好沟通,这金华红梅虽是叔婶辈,但年龄也就三十出头,没读多少书,结婚早,沉重的生活压力让他们不得不计较和防备,这彭华强是能够理解的。

彭华强只好无奈地摇摇头,叹口气道:“金声叔,红梅婶看来你们是把亿万财富给挡在了家门口啊。好了,这蘑菇多少钱一斤,我买几斤回去做中午菜吧。”

“什么亿万财富,你华仔的话现在越来越不敢相信了,你看大家都跟着你种的水蜜桃树,如今能见到什么效益,大家还不是纷纷把树砍了搭房子养蘑菇。这蘑菇可是别人订购的,我们不零卖呢。”王红梅当初几次提出学做那卤豆腐的技艺未成,如今终于找着机会报了这个一箭之仇了。

“都是一家人,华仔你要想尝个鲜,就拿两斤回去吃吧,还什么买不买的。”金华叔大方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