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术医 > 第五十三章 中医往事

第五十三章 中医往事(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过去老BJ还有一种名人中医,一般不给人看病,人家不指望看病整钱。西单安福胡同西口,有个大宅门,门前有匾进士第,我曾拜访过的一位老中医。就是上述情况的人。早年间曾有幸随家里大人拜访过,当时是九十年代初,此人看起来七十开外,实际年龄不可测。会客设在书房,走进去,满屋红木家具,四周都是线装书,气派非凡。一打听才知道,人家祖上是清宫御医。

不过呢,在老BJ还有一种另类中医,此种人首先是资深文人,有社会地位,有的本人就是官僚,但在中医理论、实践方面都有一套。一般只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看病。此种人古文功底极厚,读遍古人医学典籍。这类人,对古人的医学思想有深刻的理解,了解疑难杂症,配合对医学的爱好以及个人的天资,虽不是职业医生,却是医界高手。”

龙大胆就是一年轻人,哪里知道过这些中医的往事,一时听得入迷,就想听齐主任继续讲下去。(未完待续)

“哪有那么深奥。”龙大胆笑了笑道。

齐典皱眉看着他道,“我跟你说一个事,我虽然是中医大学毕业。但其实我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BJ孙二先生的弟子,是弟子不是学生。”

“哦?”龙大胆一脸茫然地看着他,似乎完全不懂他在说什么。

“怎么,你没有听说过孙二先生?”齐典微微一笑道,“也是,现在没听说过他的人也确实很多。也没事,我们今天就随意聊聊,来,你也坐。”

龙大胆坐在他的面前。齐典微微一笑,“你我既然都是中医,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关于中医的话题。虽然BJ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已经有了协和医院之类的西医院,但是过去BJ人看病还是以中医为主。

民国时期当时的顶极中医,得算所谓当时的四大名医孔、萧、施、汪了。这四位不但BJ有名,当时可以说誉满全国,时常有南京SH等地请出诊。肯定说不是给一般人看病的那种。

还有一些虽比不上四大名医,但在所在地区也小有名气。沿五开间的外墙,房檐下挂满长方形匾,都是病人送的,多为:华陀再世、恩重如山、妙手回春、手到病除这样赞誉之词。往来非富即贵,就是这种,那也不是给一般老百性看病的。

只有小胡同里,门上挂着个小木牌,写着“中医某某某”,这样的诊所才是给平民百姓看病的。原来居住过的地方有这样中医诊所,病人进院儿可以看见大夫所住的房门上也挂着小木牌,走进前就有人给打开帘子招呼请进了。屋里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桌上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号脉的小枕头,几本医书,当然也有稍讲究些的小诊所。

你不要小看这些小诊所,大夫年龄不小,本事也不小,当时没有给大夫评级等现代管理办法,没什么主治医、教授之类的头衔,全凭看病的本事。的确不管黑猫白猫,看好病才是好猫。病人也多是附近胡同里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大小病都拖泥带水的看不好,自己就把饭碗砸了。正因为病人多为熟人,对病人也了解一二,再加上到了什么时候,有些什么样的时令症,诸如春天有春瘟、秋冬多外感风寒,倒也好对付。

但凡这种中医大夫,必须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望闻问切后,取出毛笔,笔若行云,先写症状,后写处方,一气呵成。与现在中医开药方的区别在于,当时是先将各味药写全,然后在各味药的右下角,逐一添加分量,当然计量几分几钱。过去无论行医也好,帐房先生也好,毛笔字必须拿得出手儿,如果字不行,很难谋生,过去讲字是敲门砖。这也是其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