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状元内 > 第二三八二章 势力之争

第二三八二章 势力之争(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为朱厚照没下达赐宴的谕旨,也就是说当年应该没有弘治年间例行的新年赐宴,但就算皇帝不宴请大臣,但还是会召集宠信近臣开一个内部宴席,照理说江彬、钱宁、许泰以及司马真人等近臣都可以参加。

沈溪突然于这天上午到豹房,让豹房众人始料未及。

小拧子本还在跟司礼监的李兴等人商议年初这段时间豹房用度问题,突然有太监进来,凑到他跟前说及沈溪前来求见之事。

“你们先说着,咱家有要紧事办。”小拧子很着急,匆忙于豹房东边一处侧院内出来,往正门而去。

一直等沈溪将奏疏写完,王敞探头看了一眼,却无法窥明沈溪具体写了什么。

沈溪抬起头来,道:“我准备往豹房去一趟,王老您是否同行?”

王敞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哪怕吏部侍郎的位置再显赫,他也没资格面圣,而且这个节骨眼儿上谁去面圣必会成为众矢之的,连忙摆了摆手,婉拒道:“此事关系重大,之厚你还是快些往豹房求见陛下,或者需要老朽帮你传达给什么人么?”

王敞是个老狐狸,想知道这件事是否为谢迁知悉,若不知情,沈溪是否想有将消息泄露出去的意思。

沈溪道:“谢阁老已得知此事,不需王老您传达……我这就去了,告辞。”

实际上,内阁和六部的争权主要集中在人事任命上。

按照朝廷的规定,四品以下官员的升迁由吏部直接决定,四品以上的官员才需要内阁和吏部商量,四品官员是一个中高级官员了,一些位置重要的知府或者道台才是四品官,而知县、知州等小官对于吏部来说,只是一个数字,所以官员根本不敢得罪吏部尚书,因为一旦得罪,那么吏部尚书就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将其调到一些边远之地受苦。

而道台、布政使这些重要的官员,一般都是吏部和内阁进行商量,内阁大学士很厉害,但是内阁中还有其他学士,他们的权力不见得有吏部尚书大,所以一般的吏部尚书如果不是进递内阁首辅或者次辅,一般不想进内阁,还不如继续拿捏别人的官帽来得畅快。

事实上,明朝历史上很多内阁首辅,都是通过控制吏部进而获得权力,否则说不清楚首辅跟吏部尚书谁更大,如此一来,沈溪俨然就是朝中跟内阁首辅抗衡的另一面旗帜,跟半个宰相差不多。

沈溪道:“年底得到消息,说是南直隶和闽浙一些官员,牵扯到倭寇案,很多人利用手上的权力,中饱私囊,甚至纵容倭寇为非作歹。身为吏部尚书,在下自是要尽快将这件事呈奏陛下。”

沈溪站起身便走,临行前说的这番话,让王敞长长地松了口气。

王敞心道:“于乔知道就好,如今看来,文官内部又是一团和睦,别跟之前一样总是内斗不休,以至于阉党有机可趁,那就非朝臣所愿。”

……

……

除夕日,不但京城各权贵大臣忙着过年,豹房也在筹备当日晚宴。

王敞先是一怔,觉得沈溪说的事不小,但仔细一想后,又觉得有哪里不妥,心想:“这地方上的消息,不都该由通政司往内阁送?怎么之厚会知晓?还是说这是谢阁老的意思,靠司礼监无法将消息传递给陛下?”

按照大明制度,地方事务应由地方官员把奏疏呈递京城,走通政司、内阁到司礼监的流程,而非由沈溪这个吏部尚书直接过问,这也是王敞不解之处。

不过因事关重大,沈溪亲自提出来,而且着手开始写奏疏,王敞便不好多问。

但王敞心中仍旧有很多疑问,除了之前想到的关于地方呈奏流程等问题,他还在想:“有事的话,之厚完全可以在家里将奏疏完成,再呈递通政司,他直接到吏部衙门来写这奏疏,却是为何?莫非事情仓促,他临时过来写奏疏,甚至未回府?”

这边沈溪埋头书写,不再说话,王敞也就没有打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