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魏延的种子三国 > 第259章 【算无遗策】

第259章 【算无遗策】(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魏延从空空那里确定,刘晔只有自保之心并无野心之后,便彻底放心重用刘晔,坦率地对刘晔说道:“我不想让你的才能白白浪费在淮南!你不必担心我因为你是汉室宗亲,所以会猜疑你,会防着你,会不重用你,我对你毫无保留地相信,会让你的才能尽情展示出来!我都放开了戒心,希望你也能放开戒心,全力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有多大才能你展示多大。”

刘晔十分感念魏延的知遇之恩,尽心竭力地为魏延效忠,他虽是刘汉宗亲,却在魏延的极力拉拢下,会渐渐成了魏延的从龙一党。

魏延屡次三番称赞刘晔的才能,刘晔感激不已,后来想到一人,便对魏延说道:“属下有一好友,姓鲁名肃,字子敬,他才是经天纬地之才!”

刘晔除了有发明创造的才能外,他对于敌情和局势的分析更有过人之处。

魏延还逐步地让刘晔协助贾诩参与军事情报分析工作,这也充分显示了他对刘晔的信任。

魏延信任刘晔的程度,跟信任贾诩、徐庶一样。

魏延信任他,不只是因为他能看得出来刘晔有多忠心,而是刘晔的才能确实让魏延惊叹,绝对的算无遗策!算无遗策!

历史上,曹丕上台后,问朝臣究竟刘备会否为被孙权袭取荆州而杀害的关羽报仇,大多数都是认为刘备力量薄弱,名将只有关羽,关羽死后国内忧虑,根本不会再发动战争。但刘晔却认为刘备一定会借出兵而重振声威,而且认为刘备和关羽情如兄弟,一定会为他报仇。最终刘备果然于次年进攻孙权,发动夷陵之战。

当时孙权举全国之力应付,并向曹魏称藩,朝臣很多都庆贺,但刘晔却认为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称藩。刘晔更建议曹丕乘虚领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但曹丕不同意。东吴在夷陵之战战胜后果然渐见不臣之心,曹丕于是打算讨伐,但刘晔认为吴国刚刚大胜蜀汉,上下一心,而且有长江天险,不能这么仓卒进攻。曹丕又不听,后来发现陆逊早有准备,只得撤兵。

曹丕亲自讨伐东吴,领军到广陵泗口,命令荆州和扬州的军队并进,进攻东吴。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孙权会亲率军队抵抗,但刘晔认为孙权知道曹丕只率大军到江北压境,过河战斗者必定是其他将领,因而必定会静待进攻,不会亲率迎击。最终孙权都没有来,曹丕唯有撤退。

魏讽在东汉末年很有名声,卿相以下的官员都与他诚心结交。刘备将领孟达率众投降,曹丕对孟达甚为器重,任命他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当时的人都称他有乐毅之量。而刘晔一见他们二人,都说他们必定会叛变。最终魏讽于建安二十四年在邺城叛变,而孟达则于太和元年与诸葛亮通信,意图叛乱。

太和元年,魏明帝曹叡继位,进封刘晔东亭侯,食邑三百户。次年,辽东公孙渊胁逼叔父公孙恭让位,自立为辽东太守,刘晔认为公孙氏占领辽东很久,恃著海和山的阻隔,可能会好像胡族一样难以制约,甚至发动叛乱,建议应趁公孙渊初登位,出其不意出兵讨伐,并开设悬赏引诱他的反对者协助,可能未必开战就能解决辽东割据问题,但最终都没有被接纳,公孙渊亦与于十年后叛魏。

以此观之,刘晔精于知人,所进奇论,多与众人相左,也很少被采纳,但是事后莫不应验,可见他见机料敌之能不在郭嘉、贾诩诸人之下,魏延器重他,无可厚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