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迷失在康熙末年 > 第六百零八章 曲终之最后一个皇帝

第六百零八章 曲终之最后一个皇帝(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难道皇上真的要议和服软?他不会是诈咱们地吧想诈出保皇派中不坚定的人?若从康熙一向强悍的性情上考虑抱此种想法地官员不在少数。更何况见识归见识如何表态的抉择上却是需要大员们各凭自己的脑袋那脑袋内不仅有对战与和的成败判断也有对生灵涂炭方面在良心上的重视区别更有各自所属集团利益上立场问题。

若在正常情况下只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议和上有利于社稷下对得起黎民加上还有凌啸这个闽粤脑在手议和而且是大大利于帝统区的议和应该十分容易成功的。但是这里不是代表全国统治阶层的金銮殿大觐的官员们多半趋向于保守更不乏前两年随康熙千里效忠地反对派里面的仇视凌啸以及他的革新政策之人多得很呢。

一时间大觐朝会上唇枪舌战攻讦屡起。

七天如果一秒是一天的印记那他已过了七个世纪。

这七天不仅康熙没来所谓会晤黛宁也好老十四也罢全都不见踪迹。就连狱弈也是个个哑巴聋子可把凌啸给憋坏了都恨不得要绝食抗议了。好在到第八天的凌晨。终于有宫女和太监捧来了他的五爪金龙王袍奉上了香汤香胰供他沐浴安排匠师为他剃须理。这一切凌啸都十分的配合看来是要见扬州当家人了咱堂堂操亲王总也是体面人地怎么能拒绝这等形象工程?

但凌啸错了错得一塌糊涂。

收拾得里外光鲜之后却是刘铁成带来了几个五大三粗的侍卫不由分说地把凌啸的双臂死死绑上。又拿了一片娟帛封住了凌啸的嘴巴绑粽子一般地把他抬到了毓鏊殿地陛台子边在满殿参与大觐仪式的百官面前。来了个当场示众。

凌啸不由得勃然大怒瞪着刘铁成恨得牙痒痒……士可杀不可辱!

轰!众亲卫心目中的天忽然塌下。

愤恨之中死忠之下沈珂胡涛胡骏一脚踹翻了甲板上的暗舱抱着水冷式机关枪就要开火誓死以乱护卫王爷脱逃。

凌啸却哪里肯让一众兄弟们送死?没必要嘛。

他当然是有甘为理想而亡地勇气但绝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傻子他之所以敢来本就有所凭仗这凭仗不是暗舱的武器也未必是康凌如一而是现在地国内形势。

如果是康熙没崩他自然不会也不舍得杀自己;如果康熙崩了老十四更不敢也犯不着杀自己……闽粤有名分上的皇太子也有即将回国的大批强悍武装是自成一体的利益集团杀了自己只能加快老十四的覆灭还不如和自己来个政治交易来得苟延残喘呢。

辱却持续了好久。

陛乐响起中一身簇新皇袍的康熙皇帝上殿。先是指着凌啸当众宣布了最振奋人心的捕获凌啸的喜讯然后再一通长久的战情分析。“……东北西三线战事全都胶着难胜而据悉勤王海军亦将回国……此诚社稷危难九鼎将倾之大危机!值此存亡危急之秋朕大集盛会于九州英才乃是为咨禀良策于国之比干。国事堪当热血议肉食者之责矣诸臣工你们以为。战与和孰更有利?不妨开诚布公当殿奏来!”

与觐之人听到了这里鲜有不倒吸一口凉气的。

能当官当到登堂入室者都不是平庸之辈很多人已经看出来了康熙今天的不同寻常……想当初吴三桂造反破竹之势席卷黄河以南的十一省北面还有蒙古部落乘机偷袭北京城局势何等危急?但要强的康熙始终都没有同意议和过。可如今呢面对糜烂也不过只有两省地形势在这捕获凌啸的大好时机之下康熙皇帝却自己先提出来问臣子们到底该不该议和!

而且心思缜密些的人更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被绑缚在殿上地凌啸该当是被称呼为“逆酋”的人然而康熙皇帝却似乎有意地避免了这个势不两立的用词显然这是为议和留了一个相当大的回旋余地……

再说了消息泄露必定是其他渠道出了纰漏打死凌啸也不相信黛宁会出卖自己的!所以苏军将官们越是言之凿凿地宣称捉拿自己凌啸便越是担心黛宁的安危他怎么会抛下长公主于不顾而独自逃走?

于是现场的逮捕并没有让凌啸感到太震惊。

倒是码头外街上聚集的乌若鸦群地大批官员让凌啸感到惊奇万分……这些各地大员参加大觐的积极性蛮高的嘛居然来得这么快?可这就是凌啸不厚道了该设身处地的为人家想想你说要调回可能威慑京师和江南的勤王海军回来至少也能逼得圣驾往内6躲去暂避其锋大家只是做臣子的哪个不为这局势深感忧虑巴巴地赶来打听消息以决定何去何从?

苏军没有对凌啸和他的手下无礼反倒是将他们交给了外围等候的御林军。

大侍卫刘铁成也算是故人一个不知道该和凌啸说些什么话敬些什么礼的他只是把手一拱指着一顶八抬大轿道:“驸马爷请”便将他押往了扬州行宫一顿绝没有人搭理的关押足足关了凌啸七天之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