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乞活 >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捣乱就不叫东林党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捣乱就不叫东林党(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造船用的大木至少需要阴干十年,要是自己弄木头,大明朝灭亡了,宋青书都未必能造出船来,虽然和徽商不对付,但他们手里的确囤积着足以令宋青书低头的木头。

跟着大量的木头运输到应天,宋青书的罐头厂也火热的拉起来了,虽然船还没建好,但长江流域很来就有捕捞业,附近海捕虽然都是小船,胜在数量不少,这些加一起也足够支撑罐头厂运营一阵子。

也是挨着龙江船场附近,仿照后世的工厂,宋青书用石头垒成了一圈长墙,在里头兴建起了厂房,似乎那些晋商也和徽商叫上号了,要玩就玩个大的,足足五条生产线一齐铺开,也是雇佣了上千工人。

收上来的鲜鱼用四轮马车运输到厂里,几百个工人立马拎着刀子开膛去内脏,旋即被退到后面,在那儿,上百口半人多深的大锅不断冒着热气,成袋成袋的调料被直接扔进锅里,又是穿着白大褂的工人挨在锅边上,用大马勺把做好的鱼肉连带汤一块捞出来,装在粗大的竹节中。

接下来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步,这年头没有现代食品的防腐剂,法国人一八零九年发明的罐头才用的就是高温灭菌,然后半真空储存,后面的厂房更加热,没密封的竹筒罐头放在巨大的蒸笼里进行蒸汽消毒,然后趁着烫时候取出来,迅速扣上同样滚烫的竹片盖子,用蜡封上。

本站收录的所有均由本站会员制作上传,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本站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属于相关法规规定的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且未直接通过收费方式获取利益,

适用于接到权利人通知后进行删除即可免除责任的规定。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热的时候空气也随着膨胀,冷却下来后,空气再次压缩,在罐头内形成了个密封,缺氧的环境,这样的罐头至少能保存半年时间,足够从东南贩运到西北,甚至西入四川了。

一个罐头最后定价三十文,由各地的杂货铺子向外出售,别说,这东西一出来,首先在应天府附近就取得了热销。

自己做饭尚且需要点火冒烟加盐加醋的,麻烦的很,直接买回来的,就节省了大量烹饪时间功夫,相比之下更实惠,应天府,扬州,苏州,杭州等地有着大量的机户,盐户,也算是原始的工人阶层,他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

copyright?中文AllrightsReserved版权所有执行时间:0.秒

Icp备案号:湘b2--3互联网出版资质证:新出网证(湘)字11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10]129号

从乞活军到江南开始,两大商业集团一直都处于激烈的摩擦中,时不时还爆发出丝丝火花来,到了崇祯十年,终于这个对抗缓和了下。

首先是北商集团做出了妥协,徽商的泰日天票号还真像泰山上日头然然升上天那样,迅速在北方的大城市站稳了脚跟,并且迅速将扬州盐业积累的银钱贷款出去,占据了大片市场,晋商票号与徽商票号的经营完全错了开,在宋青书的努力下,苏杭长一带加多宝票号也开了花,票号还是执行的他的经营策略多收少贷,放贷业的利润几乎全让给了徽商。

而且刚过完大年,宋青书又给了徽商一个开门大礼,大明的木材行业几乎都是徽商所掌握,这次宋青书放着英霍山的林木没砍,而是向黄山十多个木材号下了多达百万的订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