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最狠暴君 > 第21章蔡京:昏君!更胜桀纣之暴!

第21章蔡京:昏君!更胜桀纣之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为现在还要用到蔡京,赵吉翔也只能不置可否的主动岔开话题:“还是接着说说正事儿吧。”

“是。”

蔡京先是躬身应了,接着又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既然蔡攸指望不上了,那汴京城中也就只有张邦昌等人可堪一用了。

而且就算是蔡攸从容赴死,从一开始到人头落地都没喊冤,这昏君显然也没让亲戚收尸,后来更是连口棺材都没给……

“蔡相节哀。”

童贯眼看着蔡京这都没被气死,心下也是佩服蔡京的心态,然后又想办法再添了一把火:“除了令公子基本上都被当今杀光了之外,听说当今在出征之前,还曾有意下诏让蔡相自尽。”

“这狗皇帝!彼其娘之!”

蔡京也顾不得赵桓在旁边了,甚至连什么君君臣臣都顾不得了,直接就开始破口大骂:“这狗皇帝根本就是想绝了我蔡家!”

按照《元丰令》和《天圣令》的规定,死囚被处决之前,“仍先给酒食”,“听亲戚辞诀”,“示以犯状”,“不得掩塞其口”,“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诸囚死,无亲戚者,皆给棺,于官地内权殡,其棺并用官物造给,置砖铭于圹内,立牌于上,书其姓名”。

这种在后世看来都称得上先进的“临刑关怀”制度,其实早就已经被老祖宗们拿来用了,根据有史可考的资料来看,最晚也是始于唐代《狱官令》,

但是蔡攸有没有得到最后的一餐酒食不太好说,但是“听亲戚辞诀”显然是没有的,而且蔡攸当初能逼得自己辞官罢相,想来也不是个傻子,不可能不知道喊冤——

按照宋律的规定,只要犯人临刑之前喊冤,案子就必须发回重审,接触过这个案子的官员还得回避换人,以避免产生冤假错案,而且这个机会足足有三次。

到了南宋,这个机会被增加到五次不说,还有一个犯人前前后后喊了十次冤枉,结果这案子还真就重审了十回,直到最后把官司打到宋孝宗面前,由宋孝宗亲自审理并免除其死罪才算结束。

“蔡卿是想接着去儋州?”

蔡京这一骂娘,赵吉翔的脸色可就不太好看了——朕还在旁边呢,你骂赵桓不是把朕也带进去了?

“微臣该死!”

气极的蔡京这才反应过来,又赶忙躬身向赵吉翔请罪:“臣一时失态,望官家恕罪。”

“罢了,蔡卿无心之失,朕又怎么会与蔡卿计较。”

同理,包拯想在开封府的大堂上用铡刀铡人,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他是预备的皇太子,准备接任皇帝了,因为当时大宋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开封府尹要由未来接任皇帝的太子兼任。

第二,犯人没喊冤,因为犯人一旦喊冤,什么样儿的铡刀都得停下,把案子发回重审,哪怕是皇帝御赐的铡刀也不行,而且包拯还必须回避。

这是大宋的仁政,领先了整个世界上千年的仁政。

但是很显然,蔡攸没能享受到这种仁政,原本应该有三次的喊冤机会是一次都没有用上,或者蔡攸用了,但是没起到什么鸟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