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骨 > 第二〇四二章 一步一个脚印

第二〇四二章 一步一个脚印(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看到安毅浅笑吟吟,俊朗的脸在星光下越发地飘逸出尘,纳兰飘雪芳心一阵迷乱,连忙转过头,深吸一口气,缓缓道:

“早在我接手国家战时动员局的工作之前,我们的经济已经成功转入战时经济,对于一切还不太熟悉的我来说,不便太快插手军需和民用生产的资源分配以及行业纠纷的调停,四〇年我们战时动员局的工作人员足足用去了三个月时间调查各地的工业发展及资源储备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才开始正常履行职能。

“不得不说,军需和民用生产抢夺资源的矛盾确实很突出,在此之间,我们已经纠正了战时生产局、战时劳工局、战时人力委员会、经济战争局、工业委员会等机构做出的一百六十多项违规决定,并对军工企业和民用生产企业之间的六百余起纠纷进行了裁决,到目前为止,两者的利益都得到了兼顾,我们的军工生产除了满足我们军队的需要外,还大量出口,民用生产也得到了有效保证,民众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战争受到太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蒙古境内高达1000亿吨的煤炭及30多亿吨的铁矿、中亚卡拉干达地区高达40亿吨以上的煤矿和20多亿吨的铁矿储量,以及彻底光复次大陆后收获的高达250亿吨铁和2800多亿吨的煤,让安毅集团的发展具有了无穷无尽的潜力。

这一步步走来,让安毅有着颇多的感慨。

不仅仅是煤铁,由于领土的急剧增长,安毅集团逐步拥有了世界上最丰富的钨、钛、稀土、铜、铝、铅、锌、锡、锰、铬等有色金属资源,可以实验并生产各种各样的优质合金。由特种合金钢材生产出来的工业母机质量和效果更佳。

自行生产是产能高速扩张的一个方面,安毅集团还从新光复的西伯利亚、中亚和次大陆等领土上,获得大量苏联、英国的机床设备。虽然这些能够自我复制的工业母机并不先进,许多还是二十年代甚至是一战前的产品,但经过工程技术人员更换核心部件,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依然焕发出第二春,生产出大量的机床、机械设备和生产线!

可以说,在这样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并以此类推的连续扩张中,工业母机的不断自我复制,如同可怕的核子裂变一般急速增涨。进而再根据图纸生产出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和生产线,这是中华民主共和国工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人才就不说了。只看现在已经扩充到五十多万人的庞大科研队伍、五千万以上的熟练技术工人,以及上百万的在读大学生,就知道这些年来的连续付出没有白费。如今,一家新开设的工厂。只需要从相关技校引入部分毕业生,再从其他工厂分进一些技术骨干,找齐工人简单培训一周后即可开工,而已经毕业的六十余万大学生,更是活跃于科研、行政、金融、医学、教育等领域。为国家民族的崛起散发光和热。

钢铁号称工业的粮食,是进入工业时代后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最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工业品,没有钢铁就意味着没有其它工业产品,钢铁工业可谓是工业之母,钢铁产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安毅集团的钢铁发展之路,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来之不易。

叙府、泸州、滇南、昭通和自流井等地的钢铁公司。从无到有,至抗战前钢铁产量终于达到四百八十万吨,为淞沪会战及浙东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安毅集团并不仅仅只生产一般的普通钢铁,在合金钢生产及工艺方面,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经济危机期间。江南集团和川南集团便从欧美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合金技术和工艺,随后又通过与德国全面而系统的合作。拥有了克虏伯、莱茵等钢铁集团的核心冶炼技术,这就使得川南集团下属各大钢铁厂生产出来的特种钢。完全能够完全满足高精度机床、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生产的需求。

安毅集团引入了大量欧美各国最先进的机床。作为能够自我复制繁衍的工业母机,进口机床数量绝对不在苏联之下。要知道在整个工业生产中,高精度的机床能够生产出低精度的机床,低精度的机床再生产出普通的设备和生产线,普通设备和生产线再生产出军队和普通民众所需要的东西,比如枪支弹药、坦克、飞机以及汽车、自行车等等。

而在此基础上,因战乱带来的巨大外来助力,再次加速了安毅集团工业产能的扩张。

德国占领波兰、丹麦、比利时、法国以及苏联的西部国土后,得到了无数的机床及机械设备、生产线。要知道这些国家大多进入工业化时代,几乎都具备一定的拿手科技和技术,在近百年的对外殖民、经济扩张和工农业的剪刀差中,累积了海量的财富。

但是。德国及控制地区围绕着战争进行的工业生产。受到铁路、公路乃至航空交通线的极大制约,而且资源也是相对有限的,必须要用到关键的地方,这就导致大量闲置工厂的出现。这些停工的工厂,对于充分享受战争红利的德国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于是便成为了可以用来交易的对象。

通过以货易货的贸易。安毅集团得到了大量机床和机械设备、生产线,这种交易在德国进占中东地区与安毅集团的地盘接壤后。达到了高峰,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来自欧洲的工厂在安家军控制区落户扎根。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现在,美国也因为本土的战乱以及南美地区沦陷导致的资源紧张出现了与德国相似的情形,大量的工厂企业因无米下锅被迫倒闭,安毅集团斥资在美国大肆收购并拆卸机械设备、生产线,虽然此前已经通过水下排水量最高达9000吨的iii型水下运输舰运回了一些,但从长远看,发展的黄金时期,预计会在彻底打通印度洋——大西洋航线之后一年内才会到来。

早在七七事变之前,西南的工业体系已经基本上完备,并且培养了足够多的熟练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够自行生产几乎所有的机床、设备和生产线,并且还具备了把低精度机床改造升级的实力,无限制地复制生产工业母机和生产各种设备、生产线!

随着钢铁产量急速增加,安毅集团的工业母机和各种机械设备、生产线的数量越来越多,产能越来越大。

再看可利用资源方面。在老南昌及叙府发展的最初那段时间,资源比较匮乏,一般是通过进口美国的废旧钢铁、澳大利亚和法属安南等地的生铁以及采购自国内的马鞍山、大冶和綦江的铁矿石来供给钢铁厂炼钢。

在此期间,安毅集团占据了綦江铁矿,并开始逐步与云南省、西康省政府合资开发攀枝花铁矿,产量逐步提升。七七事变前后,大量的生铁依然源源不断地通过法属安南和北部湾的钦州港输入国内,后来虽然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日本海军逐步控制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上运输,从海外进口的钢铁基本断绝,但此时攀枝花铁矿的产能已经提升上来,再加上煤铁伴生的太原钢铁城的建设,这使得安毅集团的钢铁产量不仅未受影响,反而再次扩大。

待三八年拿下中亚和西西伯利亚东南部地区后,随着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位于库兹涅茨克山同萨莱尔岭之间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长三百多公里、宽一百多公里,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储煤量达6430亿吨、炼焦煤探明储量324.8亿吨的库兹巴斯煤田落入掌握,再加上临近的、南北向的绍里亚山区储量达185亿吨的巨大铁矿区,可以说把制约安毅集团发展的桎梏一下子打开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