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骨 > 第一八一三章 三国宪章

第一八一三章 三国宪章(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丘吉尔见罗斯福为安毅出头,不由一阵气闷,随即想到现在南华的领土,大部分皆是新近纳入版图,如果真的是民族自决的话,那么也不是自己一家吃亏,于是便打定主意,先不忙表态,等日后安毅违反亲自参与制定的规则时,再择机发难。

当天晚上,美、英、华三国首脑第一次正式会议,在白宫举行。在这次会议中,罗斯福向丘吉尔和安毅建议,三国联合发表一项针对轴心国的联合宣言。次日,丘吉尔提出一份草稿,这是他和霍普金斯在前来美国的途中,在乘坐的战舰上讨论过的。

霍普金斯是罗斯福主要文稿的撰写人,去年五月应罗斯福之邀,住进白宫,此后他便充任军火分配委员会主席、战时生产委员会成员等虽不显赫但却极其重要的职务,他所担任的实际上是类似于后世“总统事务特别助理”之类的角色。

丘吉尔提出的这份原稿,说三国首脑“认为应该阐明某些原则,同意以此为指导,来制定政策,并以此为基础,希望世界能有一个较好的前途”,接着将这些原则列为五条,几乎都是向美国索取援助、以及要求南华即刻对德国宣战的。

安毅当即予以反驳,认为这些原则毫无意义,只是简单地重复目前业已存在的某种事实,与罗斯福总统的建议背道而驰。

“有些事情不知道,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

安毅不屑一顾地回瞪丘吉尔一眼,转头向着罗斯福道:“总统先生,我不解释我得到的情报的具体来源,只分析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不是我们南华在东西伯利亚及西印度堵住日军西进的道路,让***人顺顺利利地占据了中亚、印度和伊朗,那么,***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抽调部队,配合德国作战,整个中东和非洲局势,将比现在还要险恶一百倍!

“就以此时此刻的中东战局为例,仅仅只是少部分日军和德军会师,就已经把盟军赶出了地中海沿岸地区。根据我获得的最新的情报,在德国国防军山地部队的迅猛攻击下,盟军固守的奈格卜艾什泰尔山口已经失守,轴心***队顺着穆海米山的谷地,一路向南攻击前进,于昨日傍晚攻陷亚喀巴港及埃拉特港,位于西奈半岛东岸的红海亚喀巴湾门户,已经向德国敞开大门。

“现在,轴心***队正一路驱赶着盟军向南,阿拉伯半岛汉志地区的迈格纳、谢赫候迈德、舍尔迈等地行将失守。首相先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德国人一旦在红海东岸构筑军用机场,整个苏伊士湾及红海中部、南部地区,即处于德国陆基轰炸机的控制之下,德国的战机可对中东、北非及阿拉伯半岛地区,进行全天候的监控,甚至红海与亚丁湾交汇地区的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地也处于德国战机的威胁下,整个中东及北非局势已经不可避免地恶化、糜烂!

“请注意!这还是少部分日军与德军汇合的情况。我实在很难想象,若是数百万日军在欧洲和亚洲,与德***队协同作战,会有何等让人惊讶的表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对波斯及印度的占领,实际上是站在整个盟国的利益上。就算未来占据缅甸和马来亚,也是充实盟国的力量,而非我们的对手!”

随后,深感失望的罗斯福,与安毅单独进行协商,另拟了一个草稿,于第三日提交会议讨论。

不过,该稿的“三国力求使各国人民在不受歧视和平等的条件下,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的经济繁荣所需要的市场和原料”这一项,遭到英国方面的强烈反对,丘吉尔说这一项影响到关于英联邦内部优惠关税的《渥太华协定》,无法统一各自治领、殖民地的意见,理应废除。

安毅不动声色,静观其变。美国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激烈反对做任何让步以迁就英国的观点,但亲英的霍普金斯则主张罗斯福接受英国人的意见,他的理由是三国联合宣言应该是取得三国首脑的一致,而不能只顾美国的利益。罗斯福左思右想,又单独与丘吉尔进行沟通,最后决定删除“不受歧视”这几个字,加上“适当地照顾它们现有的义务”这一保留意见。

“满口胡言乱语,我们已经紧急由中部非洲抽调援兵,向北非和中东出击,英勇的皇家军队,一定能够收复失地,把德国人赶出红海周边地区!”

丘吉尔有些气急败坏地说道:“我们大英帝国不要你们出兵收复东印度、缅甸和马来亚。就算不依靠你们,我们也有信心收复以上领土。”

安毅看向罗斯福:“总统先生,你认为丘吉尔首相这番话是一个理智的人说出的吗?在对日作战问题上,是不是真的要我和我的军队袖手旁观?”

罗斯福有些埋怨地看了丘吉尔一眼,脸上失去了一贯的笑容,神色凝重地说道:“由贵国在陆地上向日军发起进攻,这是全体美利坚人民衷心拥护的正确决策,我个人表示绝对支持!首相,我有个提议,我们之间的分歧,可以留待日后消灭法西斯国家后慢慢解决,而不是现在。

“从前年开始,我们国家的人民拿出了我们所有的力量、资源和组织能力,使得世界能够免于***统治的威胁,使得世界能够勉强维持珍贵的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以及免于恐怖的自由。战后的世界,我们更倾向于由各个国家、地区的民众,来自行决定他们的命运和前途,即各个民族都拥有充分的民族自决权,而不是由大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